2008年4月16日星期三

气压锅里长大的孩子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洪老师


  打从年初开始,报章接二连三报道了有关青少年行为出现问题的新闻:中学生偷看色情光碟、中学生跳楼、中学生与教师发生越轨行为……这些不是独立的个案,而是问题的冰山一角,我也试图在这些令人忧心、丧气的事件中,寻找一线曙光。就在思索和探讨我国青少年所面临的危机,却发生了吉隆坡中学校长用簿子打女中学生的事件。


  事件发生后,成人都侧重讨论哪些成人的行为有欠妥当:校长?教育部官员?父母?干姐姐?大家也讨论这起事件对教师和其他校长士气的影响,大家都为某些大人打抱不平,我听到好多人在发言,可是,有多少人感受到青少年的心在呐喊、在淌血
……

  多年以前,我在报章上看见一消息;在一所学府教书,学生多数是人们眼中的烂苹果。在他们的叛逆、好玩的背后,是无助和彷徨。然而,只要真心接受他们,他们会把你当成沙漠中的甘霖,迫不及待地冲向你,问你好多人生的问题,向你倾诉他们多年以来所面对的伤害:家人的伤害、教师及校长的伤害。


  

不做伤和气的事

  美国儿童成长学艾肯博士(Dr.David Elkind)在著作《长大了却无处可去》(All Grown Up and No Place to Go)一书中,讨论美国青少年所面对的危机。他认为与50年代的美国父母相比,现代的美国父母以自我为中心,追求自己的快乐,忽略了孩子。父母为了追求物 质享受,在外工作,回到家心力交瘁,没有精力处理孩子行为上的偏差,另一方面,因为工作时间冗长,陪孩子的时间不足,对孩子感到内疚,所以与孩子相处时, 要赢得孩子的欢欣,不做伤和气的事,包括管教孩子。

  一般父母也有一些错误的观念:


  一、面对同启的压力,父母不能全面管制孩子,所以就撒手不管。艾肯博士认为:能在某方面管制孩子,总好过完全不管制孩子。


  二、成年人常被青少年高大的体型与成熟的打扮所误导,把青少年当作成人看待,要求他们像成熟的大人一样负责任,明确地知道自己职业性向与人生的方向, 不让他们在各种选择中漫游、思索。青少年其实是一个独特人生的人生发展阶段,还是需要成人的教导,可是方式有别于教导儿童。


  此外,坚守岗位的父母现在面临许多压力:孩子的朋友群中,有些父母给孩子太多的自由,所以造成孩子的不满:某某人的父母从没规定他得几点回家,你为什么要我十点之前回到家?。令人欣慰的发现是:在艾肯博士所接触的青年中,虽然他们不喜欢父母立下的家规,可是,他们认为那些不立家规的父母,其实是不 关心孩子。他们明白为了实行家规,父母得花好多精力与时间与孩子解释,忍受孩子宣泄不满的情绪,只有在乎孩子的父母才会接受这样劳累的任务。

种种理由背后的声音

  艾肯博士对美国成人逃避为人父母责任的指责,是否也出现在今日的新加坡?

  当我问起一些职业妇女为什么不留在家里全职照顾孩子时,听到以下的答案:


  一、对小孩没耐心,如果不出外工作,整天对着孩子打骂,反而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害无益;


  二、失去社交生活,不认识其他全职母亲,生活寂寞,辞职一段日子后,重返社会工作;


  三、需要工作来肯定自己的价值;


  四、有多余的钱让给孩子上进修课程、出国旅行以增广见闻、投资较大房子,以后留给孩子,或作为退休后的资产。


  五、单亲家庭,所以毫无选择。


  六、丈夫收入不稳定,所以需要帮补家用。


  你听到这些理由背后的声音吗?哪些理由不充足?每个理由背后都隐藏着成人对金钱、家庭的价值观。青春期的少男少女,认知发展逐渐成熟,父母那些举动表 面很堂皇,其实很自私,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。(我出外工作,还不是为了让你过舒适的生活?”“是你希望过舒适的生活!


  可是,艾肯博士或许不知道,在我国,许多行为出现问题的青少年,并不完全是因为父母逃避责任。我亲眼看见许多家庭,为了给孩子最好的照顾,母亲放弃自己的事业,留在家里全心全意照顾孩子:督促孩子功课,接送孩子上进修课程,还亲自下厨,为孩子烹调色香味俱全的健康菜肴……可是,孩子到了青春期还是严重叛逆,伤透了父母的心。


  父母尽量和孩子一起吃饭,每天确保有机会说话,对孩子的学业进度、性格脾气了如指掌。可是,说话的时间,往往不是双向的沟通,而是洗脑时间,表面 上聆听孩子的感受、看法,却都是父母总结陈词所以说你现在好好读书才是最重要的,没有了文凭,其他一切都不可能实现的!如果一个人常泼冷水、说教,你还会与他真心交流吗?孩子为什么对父母越来越冷淡?


一切为了考试和成绩

  我国父母在亲子教育上所犯的最大错误是太过重视孩子考试的成绩,认为没有一张好文凭,人生就没有前途。他们让孩子运动,因为血液有足够氧气,能提高读书效率;让孩子学乐器,因为音乐能陶冶性情,帮忙消除学业压力;不让孩子和好玩的孩子来往,因为担心会影响学业成绩……

  小学成绩优秀,上了中学无心向学,误交损友,其实在青少年心理学是有迹可寻的。在我教学生涯中,遇过天资聪颖的学生,过目不忘,在新加坡考试体制下, 考取优秀成绩不费吹灰之力。另一类学生资质中等,可是,因为父母督促功课得紧,给孩子堆积如山的补充作业,结果,小六会考成绩斐然。可是,长期的压力有如被放置在气压锅里的烹饪材料,进入青春期时,压力与儿时的怨气还没消除,锅盖却在青春期自动掀开,锅里热腾腾的材料向上冲,四处飞溅,灼伤周围的人
……

  无心向学或许是因为读累了,或许是对父母的一种报复。交上损友是因为对自己单调的生活感到厌烦,想走进另一种生活,也或许是对父母的一种报复。

懒惰总好过笨蛋

  青春期的叛逆是一种自然过渡时期:为了证明自己已经不是小孩,所以要反对成人的决定,为反对而反对,因为听大人的话,就是还没长大的小孩。

  我的重大发现是:没有人希望自己笨,如果努力读书还考不出好成绩,就证明自己是个笨蛋,可是如果不认真读书,考得不好是因为懒惰。被钉上懒惰的标签总好过笨蛋的标签。我明白了从学生的角度,用懒惰来逃避是绝对合理的作法。


  学生应该相信自己的字典里没有这个字,而是你的天赋是什么?。他们尝试努力读书,当分数从20分进步到40分时,他们的欢欣写在脸上自己朋友,证明只要努力就会进步。不过,我也坦然告诉我身边的弟妹、朋友,他们的天赋或许不在这些科目上,我要他们在课余时花时间去发掘自己的天分,毕业后找配合自己兴趣的工作,一边工作一边进修。准备会考的日子,变得有目标,不要求科科及格,专攻那些有把握的,以便起码考取一张基本文凭。


  在社会风气和教育制度尚未改进前,家庭依然是孩子的避风港:生活在同样的开放社会,面对同样的同侪和学业压力、同样对性感到好奇、面对同样的诱惑,就 读在同一所学校、同一间教室,为什么其他同学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呢?当大家把焦点转向问题少年和家长时,我心里替那些乖巧、正直的少年和他们的父母喝彩。


  是的,这些父母心中有一把衡量对错的尺,不受日新月异、论据不足的各派学说所困扰,教孩子怎么踏实地走人生的路。


  父母的责任重大,重大的责任并不意味那是个沉重的担子,而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挑战。掌握得当,青少年其实为我们成人的生活注入许多活力和欢乐。


  我们不是当政者,也不能杜绝腐朽思想的散播,不过,亲爱的父母、教师和校长,请不要让无力感侵蚀你,你的臂弯还是孩子最安全的避风港。

孩子的避风港

母亲教育是源头教育,教育一位母亲就是教育了一个家庭!每个做母亲的都有这么深的体会就好了。

父母能不能做为孩子的避风港????

我们的孩子还是要长期把他们置放在气压锅里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