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27日星期日
音乐课程教案[1]
指导老师:张玮芩
年龄:6岁
人数:10位
主题:
单元:音乐课程
课程:学习歌曲(好宝宝有礼貌)
目的: 1) 初步学会歌曲,能在老师带领下大家一齐唱.
2) 能随着歌曲的进行按节拍拍手
3) 学会第1段歌词能按 lx-lx-l节拍做拍手和拍腿等动作.
准备:写有歌词在马妮卡上
活动过程:1) 学习歌曲(好宝宝有礼貌)
2) 提问: 小朋友都想做个好宝宝 好宝宝应该是很有 礼貌的有礼貌的好宝 宝未到育儿中心应怎么做?放学回家怎么做?
3) 老师演唱两遍 幼儿欣赏.
4) 按音乐节奏学念歌词两遍
5) 随着歌曲得进行 老师带领幼儿按节拍 拍手
6) 歌曲进行一两遍后 老师要求幼儿按节奏拍在腿上
7) 学唱歌 注意幼儿时一个字两拍的掌握
8) 从复几遍 直到幼儿熟悉歌曲
学习成果:1)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 能够全体一齐唱.
2) 幼儿能随着歌曲得进行 能节奏拍手或拍腿
3) 能掌握节拍如: x-lx-l节拍做拍手的动作.
教学评估:大部分的幼儿都能掌握乐曲的节奏 只有一位对x-的节拍还不能掌握
2008年4月25日星期五
还给孩子们玩的权利 !
作者:王冬兰 来源: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
去幼儿园做家长培训时, 总会遇到家长问:“我的儿子怎么那么贪玩呀? 他总是坐不住, 一点也不爱学习。”抑或是:“这间幼儿园让孩子花在玩上的时间太多了,教东西太少了, 孩子上小学恐怕会跟不上的。”那么,儿童该不该玩?玩对儿童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?
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, 我们总希望孩子能在一种自然的、符合人性的环境中成长与成熟。但事实上, 在我们的社会里, 成人已经越来越难以心平气和地等待孩子慢慢长大, 绝大多数孩子生活在家长们一厢情愿的揠苗助长式的所谓 “早期教育”中。现代家长醉心于带孩子奔波于各种各样的 “兴趣班”、 “特长班”的学习, 对孩子的 “引导”与 “教育”五花八门、绞尽脑汁, 却鲜有家长在玩的方面给予孩子一些启迪或自由想象的时间与空间。即便是琴棋书画的学习, 也被赋予浓重的功利色彩, 而非一种对生命、生活的体验与抚慰、感受与热爱。“‘玩’已经失去了它原初的令人身心激荡的魅力, 已经没有了对孩子心灵塑型的创造性。”在带有明显功利思想的家长看来, 爱玩的孩子是幼稚与不成熟的。少有家长思考:孩子为什么爱玩,玩对孩子意味着什么?
心理治疗家亚历山大?鲁宏说过:“人的个性, 像树的年轮, 是一圈一圈地发展出去的。婴儿的一圈, 代表爱与享受; 孩童的一圈, 是玩耍及嬉戏; 少年的一圈, 代表创作与幻想; 青年的一圈, 是情爱及探索; 而成年人的一圈,则象征现实与责任。一个完全的人, 要具备上述所有特征。”这一圈一圈的发展, 遵循着一定的程序。如果有一圈未完成或被破坏了, 人的个性就会损伤或不能发育完全,而最易被失去或压制的就是孩童玩耍及嬉戏的这一圈。当今的中国家庭和幼儿园! 学校,尤其对孩子的玩非议多多,却忽略了 “玩”本身也是一种学习, 而且是很重要的学习,儿童尤其是学前儿童的学习, 大部分是从玩耍中进行的。请看以下的例子。
一天上午, 小来在家和爸爸一起玩。小来拿起玩具手机扮成幼儿园王老师,给小来爸爸打电话。
“王老师”: “喂,你是谁?”
爸爸: “我是小来爸爸。请问,你是谁?”
“王老师”: “我是小一班的王老师。”
爸爸: “小来最近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?”
“王老师”:“她在幼儿园的表现很好呀! 吃饭吃得好,睡觉睡得好, 绘画也画得不错, 跳舞嘛跳得好, 英语也学得棒! ”
爸爸:“她会讲些什么英语句子? 你可以讲几句给我听听好吗?”
“王老师”:“今天没时间, 因为马上要吃饭了, 以后再说吧。”
爸爸:“好的。她在幼儿园上课有没有积极举手发言?”
“王老师”:“有。”
爸爸:“发言的声音大不大?”
“王老师”:“大。”
爸爸:“她听课认真不认真? 有没有东张西望?”
“王老师”:“没有, 她听课很认真! ”
爸爸:“好的。”
“王老师”:“小来在家的表现怎么样?”
爸爸:“总的来说可以。她能讲 《西游记》的故事, 讲得比较完整, 词汇也记得比较多。她还能认识一些字, 但有的字怎么教也记不住。”
“王老师”:“那就叫她继续认, 一定要记住。”
爸爸:“但是, 她今天早上起来就要吃冷饮, 你说能不能吃?”
“王老师”: “不行。”
爸爸: “为什么?”
“王老师”:“冷饮太凉了, 早上空腹吃, 肚子会疼的。”
爸爸:“小来早上醒来时, 如果看到妈妈起床出去了,就吵着要妈妈,不肯要爸爸, 还要爸爸走开。你说这能行吗?”
“王老师”:“不行。不能只喜欢妈妈, 对大家都要喜欢。不仅要听爸爸的话,而且还要听爷爷、奶奶的话。”
爸爸:“王老师, 小来起床后, 第一件事要干什么?”
“王老师”:“起床后先要刷牙、洗脸, 然后要吃早饭、喝牛奶。”
爸爸: “小来不好好吃鸡蛋。”
“王老师”: “要叫她好好吃。”
……
这是角色游戏 “娃娃家”中的一个常见场面。小来在这个游戏中,轻松地展示了自己对成人世界的观察与理解;爸爸在和小来一起玩的过程中, 潜移默化地对小来进行教育。这种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, 而是借小来之口强调社会规范,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帮助小来明了应该怎样做。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与父母之间有着积极的互动,参与、认同和欣赏孩子的玩可以大大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。因此,孩子的玩不是 “瞎玩”、“傻玩”,其中蕴含着很多智慧、策略和能力。
玩对孩子而言, 不仅仅是娱乐, 还是孩子的一种权利。更重要的是,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,可以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。从根本上说,玩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。也就是说, 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各种需要促使儿童去玩, 玩使他们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。需要的满足又带来了快乐,从而促使儿童对玩产生了兴趣,兴趣和快乐这两种情绪体验相互作用、相互补充, 进一步促使儿童去玩。如此循环往复,玩或者说游戏就成为儿童稳定的兴趣, 成为儿童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活动形式。儿童喜欢的任何一种游戏,都是因为它能给儿童带来成长的快乐。也正是因为多姿多彩的游戏,才能给儿童带来幸福的童年。因此,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其实, 每个行业,都缺乏懂玩的人。这里的“玩”指的不仅仅是紧张工作之余放松一阵子的作乐, 而是切实将玩的哲理与精髓融入工作与生活中去。即便是在成人的文化或精神世界里,如果缺失了儿童“玩”的精神或 “玩”的文化因子,也会失去其生命的灵性和张力,而变得机械和僵化。因此,关注儿童的玩、参与儿童的玩和了解儿童的玩,是每位家长应尽之职。
幼儿自制玩具,乐在其中。
绘本分享~
(王琳·儿童阅读专家)
他可以从月亮上头跳过去,
还会走高空绳索(不会掉下来)。
如果遇到严格的老师,则可能批个“胡言乱语,不知所云“,要求重写一次!
2008年4月24日星期四
幼儿美术指导
2008年4月20日星期日
忙碌,是爱与体贴的大敌
李伟文于4月23日/7.30pm/ 在八打灵再也星洲日报总社礼堂
主讲有关《教养,可以这么浪漫》
有兴趣参与的欢乐园地的家长或朋友可以与洪老师接洽。
咨询:洪老师
2008年4月19日星期六
2008年4月16日星期三
婴幼儿怎样发展小肌肉?
抓握一类的动作,主要凭小肌肉的活动和脑神经的协同作用。
3岁以前的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,手指、手腕及脚部
样一些小肌肉发育的任务还没完成,还不能使用小肌肉做一些比较复
杂的动作,例如握笔写字、画画、用筷子夹东西或使用剪刀等。
为了使孩子发育得好,
1 周岁前,家长要有意识地教孩子举起小手抓抓挠挠,
让他摆弄各种不同性质的玩具 ( 购买玩具 ) ,用手触摸形形色色的物体。
2 岁时,可让孩子玩积木,捏橡皮泥,用塑料绳穿不同颜色的珠子等,
3 周岁时,可启发孩子玩塑料插片,用粉画简单的线条,用手指翻书面。
3 岁以后,可引导孩子自己学习纽扣和系鞋带、握笔画简单的画、使用筷子等。
5 岁开始训练他用写自己的名字,使用剪刀、针线、锤子,并在大人帮助下学习制作
包、毽子、风筝之类的简单玩具 ( 购买玩具 ) 。小肌肉的发育,不能使孩子茁壮成长,
操作能力得到发展,而且通过机体远端小肌肉经常动作,刺激神经末梢,
不断强化神经传导,活跃大脑皮层的应部位,促进脑的发育,
在不断地接触认识世界中,孩子必将越来越 聪颖。
可见,促使婴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忽视不得。
充分发挥活动区作用,促进小肌肉发展
婴幼儿期正是躯体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的最佳时期,而手腕和手指等小肌肉群的运动,能直接刺激大脑皮层,促进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完善,大脑的完善发展 又促进手的运动更加灵活精细,并对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打下生理基础。著名学前教育家说:要教养一个孩子会动手做事,就是指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动手做事的能力。因此幼儿教师要把促进幼儿小肌肉发展放在各项活动之中,为幼儿创造充分活动的环境。
充分发挥活动区作用,促进小肌肉发展。
1.美工区
在美工区我设置了涂鸦壁、画笔、橡皮泥、油画棒、浆湖、棉签、各种形状的彩色纸、纸盒及漂亮食品袋等许多材料供幼儿活动。幼儿在活动时根据自己 的兴趣自由的选择。有的幼儿捏橡皮泥;有的粘贴图画;有的用彩色纸装饰图画,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充分活动。幼儿在活动时教师要进行观察个别指导。如:有的小 朋友在使用画笔时小手还不够灵活,握笔的方法不对,于是我便指导这个小朋友多练多画达到对笔能够运用自如。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些小朋友手的灵活性有了很 大的提高。在指导幼儿撕帖活动时同样注重了活动的原则,只有让幼儿多活动多练才能有发展。如“我的小背心”一课上,我用旧挂历剪成背心的样子,让孩子自由 的在上面装饰上美丽的图案,孩子穿着自己制作的纸背心,心里非常高兴,比爸爸妈妈买的新衣服还满意。通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的活动训练。孩子们的动手能 力明显提高,对小肌肉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2.玩玩做做区
在玩玩做做区我投放了花绳、镊子、勺子、豆子、小珠子、海棉块等操作材料,依据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,在日常生活训练中让孩子学习夹、舀、挤、 转、二指抓、三指抓等活动。在活动中教具的可操作性吸引了爱动的孩子,在操作教具时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进行整个过程,没有别人打扰他,孩子因为有事做,也 就不再打扰别人,且整个工作特别仔细。现在,孩子们能熟练地夹一些比较难的小物体如:豆子、小珠子等。能根据颜色进行分色珠子,并将珠子按颜色一一对应摆 放。通过这些活动幼儿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了很大的增强,也培养了孩子做事的专注力。
穿线板和穿珠也是促进小肌肉发展的重要活动,在指导幼儿穿线板时首先激起幼儿的兴趣,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,然后教给他们玩穿线板的方法。 玩穿线板的方法很多,小朋友也可以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穿出与众不同的花样。同时教师可以要求会的小朋友带不会的小朋友,这样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培养了幼儿间的 合作精神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们的小手变得灵巧起来。这不仅促进了幼儿的小肌肉发展,还开发了智力,幼儿的记忆力、想象力、创造力、思维能力都得到了 很大的发展。
3.建筑区
建筑区是促进小肌肉发展的另一重要场所。每个小朋友都特别喜欢到建筑区内活动。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玩法如:用小雪花片拼插就需要用小手指,玩较 大的插塑玩具则要借助手掌肌肉的力量。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导让每个小朋友都有活动的机会,发挥自己的想象力、创造力、塑造出自己喜欢的造型,使每个幼儿小肌 肉发展在不同水平上都得到提高。
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时间进行训练指导促进小肌肉发展幼儿
1.在晨间幼儿入园时进行训练指导。这时主要指导能力差的幼儿,让他们在活动区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从而促进小肌肉发展。
2.吃午饭时对幼儿进行训练。如:吃桔子时让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把桔子皮撕成一朵小菊花,吃香蕉、猕猴桃时也可以让幼儿自己练习剥皮。这样既培养了兴趣又促进小肌肉发展。
三、家园配合强化训练
架起家园联系之桥,与家长共同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小肌肉发展训练的重要途径,尤其是对个别幼儿教育更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。如:有的小朋友小肌肉 发展非常差,教师便和家长取得联系个别沟通,针对这些小朋友的情况建议家长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训练,做到家园配合共同提高这些小朋友的动手能力。经过家园 的共同努力这些小朋友的小肌肉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。
气压锅里长大的孩子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● 洪老师
打从年初开始,报章接二连三报道了有关青少年行为出现问题的新闻:中学生偷看色情光碟、中学生跳楼、中学生与教师发生越轨行为……这些不是独立的个案,而是问题的冰山一角,我也试图在这些令人忧心、丧气的事件中,寻找一线曙光。就在思索和探讨我国青少年所面临的危机,却发生了吉隆坡中学校长用簿子打女中学生的事件。
事件发生后,成人都侧重讨论哪些成人的行为有欠妥当:校长?教育部官员?父母?干姐姐?大家也讨论这起事件对教师和其他校长士气的影响,大家都为某些大人打抱不平,我听到好多人在发言,可是,有多少人感受到青少年的心在呐喊、在淌血……
多年以前,我在报章上看见一消息;在一所学府教书,学生多数是人们眼中的“烂苹果”。在他们的叛逆、好玩的背后,是无助和彷徨。然而,只要真心接受他们,他们会把你当成沙漠中的甘霖,迫不及待地冲向你,问你好多人生的问题,向你倾诉他们多年以来所面对的伤害:家人的伤害、教师及校长的伤害。
不做“伤和气”的事
美国儿童成长学艾肯博士(Dr.David Elkind)在著作《长大了却无处可去》(All Grown Up and No Place to Go)一书中,讨论美国青少年所面对的危机。他认为与50年代的美国父母相比,现代的美国父母以自我为中心,追求自己的快乐,忽略了孩子。父母为了追求物 质享受,在外工作,回到家心力交瘁,没有精力处理孩子行为上的偏差,另一方面,因为工作时间冗长,陪孩子的时间不足,对孩子感到内疚,所以与孩子相处时, 要赢得孩子的欢欣,不做“伤和气”的事,包括管教孩子。
一般父母也有一些错误的观念:
一、面对同启的压力,父母不能全面管制孩子,所以就撒手不管。艾肯博士认为:能在某方面管制孩子,总好过完全不管制孩子。
二、成年人常被青少年高大的体型与成熟的打扮所误导,把青少年当作成人看待,要求他们像成熟的大人一样负责任,明确地知道自己职业性向与人生的方向, 不让他们在各种选择中漫游、思索。青少年其实是一个独特人生的人生发展阶段,还是需要成人的教导,可是方式有别于教导儿童。
此外,坚守岗位的父母现在面临许多压力:孩子的朋友群中,有些父母给孩子太多的自由,所以造成孩子的不满:“某某人的父母从没规定他得几点回家,你为什么要我十点之前回到家?”。令人欣慰的发现是:在艾肯博士所接触的青年中,虽然他们不喜欢父母立下的家规,可是,他们认为那些不立家规的父母,其实是不 关心孩子。他们明白为了实行家规,父母得花好多精力与时间与孩子解释,忍受孩子宣泄不满的情绪,只有在乎孩子的父母才会接受这样劳累的任务。
种种理由背后的声音
艾肯博士对美国成人逃避为人父母责任的指责,是否也出现在今日的新加坡?
当我问起一些职业妇女为什么不留在家里全职照顾孩子时,听到以下的答案:
一、对小孩没耐心,如果不出外工作,整天对着孩子打骂,反而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害无益;
二、失去社交生活,不认识其他全职母亲,生活寂寞,辞职一段日子后,重返社会工作;
三、需要工作来肯定自己的价值;
四、有多余的钱让给孩子上进修课程、出国旅行以增广见闻、投资较大房子,以后留给孩子,或作为退休后的资产。
五、单亲家庭,所以毫无选择。
六、丈夫收入不稳定,所以需要帮补家用。
你听到这些理由背后的声音吗?哪些理由不充足?每个理由背后都隐藏着成人对金钱、家庭的价值观。青春期的少男少女,认知发展逐渐成熟,父母那些举动表 面很堂皇,其实很自私,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。(“我出外工作,还不是为了让你过舒适的生活?”“是你希望过舒适的生活!”)
可是,艾肯博士或许不知道,在我国,许多行为出现问题的青少年,并不完全是因为父母逃避责任。我亲眼看见许多家庭,为了给孩子最好的照顾,母亲放弃自己的事业,留在家里全心全意照顾孩子:督促孩子功课,接送孩子上进修课程,还亲自下厨,为孩子烹调色香味俱全的健康菜肴……可是,孩子到了青春期还是严重叛逆,伤透了父母的心。
父母尽量和孩子一起吃饭,每天确保有机会说话,对孩子的学业进度、性格脾气了如指掌。可是,说话的时间,往往不是双向的沟通,而是“洗脑时间”,表面 上聆听孩子的感受、看法,却都是父母“总结陈词”:“所以说你现在好好读书才是最重要的,没有了文凭,其他一切都不可能实现的!”如果一个人常泼冷水、说教,你还会与他真心交流吗?孩子为什么对父母越来越冷淡?
一切为了考试和成绩
我国父母在亲子教育上所犯的最大错误是太过重视孩子考试的成绩,认为没有一张好文凭,人生就没有前途。他们让孩子运动,因为血液有足够氧气,能提高读书效率;让孩子学乐器,因为音乐能陶冶性情,帮忙消除学业压力;不让孩子和好玩的孩子来往,因为担心会影响学业成绩……
小学成绩优秀,上了中学无心向学,误交损友,其实在青少年心理学是有迹可寻的。在我教学生涯中,遇过天资聪颖的学生,过目不忘,在新加坡考试体制下, 考取优秀成绩不费吹灰之力。另一类学生资质中等,可是,因为父母督促功课得紧,给孩子堆积如山的补充作业,结果,小六会考成绩斐然。可是,长期的压力有如被放置在气压锅里的烹饪材料,进入青春期时,压力与儿时的怨气还没消除,锅盖却在青春期自动掀开,锅里热腾腾的材料向上冲,四处飞溅,灼伤周围的人……
无心向学或许是因为读累了,或许是对父母的一种报复。交上损友是因为对自己单调的生活感到厌烦,想走进另一种生活,也或许是对父母的一种报复。
“懒惰”总好过“笨蛋”
青春期的叛逆是一种自然过渡时期:为了证明自己已经不是小孩,所以要反对成人的决定,为反对而反对,因为听大人的话,就是还没长大的小孩。
我的重大发现是:没有人希望自己笨,如果努力读书还考不出好成绩,就“证明”自己是个笨蛋,可是如果不认真读书,考得不好是因为“懒惰”。被钉上“懒惰”的标签总好过“笨蛋”的标签。我明白了从学生的角度,用“懒惰”来逃避是绝对合理的作法。
学生应该相信自己的字典里没有“笨”这个字,而是“你的天赋是什么?”。他们尝试努力读书,当分数从20分进步到40分时,他们的欢欣写在脸上自己朋友,证明只要努力就会进步。不过,我也坦然告诉我身边的弟妹、朋友,他们的天赋或许不在这些科目上,我要他们在课余时花时间去发掘自己的天分,毕业后找配合自己兴趣的工作,一边工作一边进修。准备会考的日子,变得有目标,不要求科科及格,专攻那些有把握的,以便起码考取一张基本文凭。
在社会风气和教育制度尚未改进前,家庭依然是孩子的避风港:生活在同样的开放社会,面对同样的同侪和学业压力、同样对性感到好奇、面对同样的诱惑,就 读在同一所学校、同一间教室,为什么其他同学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呢?当大家把焦点转向问题少年和家长时,我心里替那些乖巧、正直的少年和他们的父母喝彩。
是的,这些父母心中有一把衡量对错的尺,不受日新月异、论据不足的各派学说所困扰,教孩子怎么踏实地走人生的路。
父母的责任重大,重大的责任并不意味那是个沉重的担子,而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挑战。掌握得当,青少年其实为我们成人的生活注入许多活力和欢乐。
我们不是当政者,也不能杜绝腐朽思想的散播,不过,亲爱的父母、教师和校长,请不要让无力感侵蚀你,你的臂弯还是孩子最安全的避风港。
孩子的避风港
“母亲教育是源头教育,教育一位母亲就是教育了一个家庭! ”每个做母亲的都有这么深的体会就好了。
父母能不能做为孩子的避风港????
我们的孩子还是要长期把他们置放在气压锅里吗?
2008年4月3日星期四
神童=天才儿童?神经儿童?来自校长的话~
http://jalong.blogspot.com/